第四千两百七十四章 黄雀在后_长生十万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千两百七十四章 黄雀在后

第(1/3)页

哗!

        在宋祖虚影踏入卐符号之前,他忽然大手一挥,将一道流光打向叶秋。

        叶秋心中一动,并没阻拦,任凭这道流光,淹没在自己‘体’内。

        下一刻,宋祖虚影踏入卐符号,前往极乐世界,转世投胎,进入下一个轮回。

        而后,卐虚影烟消云散,四周变得一片清明。

        若非这偌大的边关城池内,静悄悄的一片,再也没有一个人影。

        否则,任谁也无法想象,在这方圆百里之内,曾经爆发了一场惊世大战。

        这一场吴王吕河发动,宋王赵无极出世,道门天宗圣女申空灵祸乱苍生,甚至惊动宋祖残念的超级大战,彻底落下序幕!

        然而这连续的大战,却注定没有任何赢家!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这天火山域的旷世大战,最终受苦的,唯有吴国和宋国的百姓而已!

        另一边。

        无垠草原,一座葫芦形状的山峰两侧,崇山峻岭之间。

        不知道什么时候,成百上千的弓箭手,埋伏其中,一个个神力内敛,凝重的俯瞰山谷四周。

        这些身披轻盔甲的弓箭手,一个个目光锐利,明显是百战之师!

        而在这些弓箭手中间,有一个高冠博带,非常儒雅的青年,真负手而立,如神灵般俯瞰大地。

        “你们说,吴国这次发动灭宋之战,真的会败吗?”

        “太子殿下说会败,那就一定会败!”

        “可是,刚才天降血雨,明显有王者陨落,按理说,那应该是宋王陨落,而不可能是吴王吕河吧?”

        “算算时间,吕河已经击败了宋王,正在攻伐宋地,又怎么可能溃败?”

        “你们几个别废话,太子殿下的命令,你们莫非敢忤逆?”

        “不敢!”

        这些弓箭手传音入密的交流着,最终集体陷入沉默。

        他们的眼角余光,不经意之间,落在儒雅青年身上之后,都不禁目带崇拜。

        在天火山域之中,燕国排名第六,实力仅仅比宋国略微强一点。

        这个“强”,是指兵马上的强大,而并非经济上的强大。

        事实上,燕国位于苦寒之地,到处冰天雪地,环境非常艰苦。

        所以在七国之中,燕国的人口是最少的。

        但燕国的人口虽说,燕国的兵马,却也有独到之处。

        燕国的轻骑兵,名动整个天火山域!

        凭借着强大的机动性,燕国骑兵纵横睥睨,能快速叱咤四方。

        就算打不过那些强国,但燕国骑兵要逃走,那些强国也只能干瞪眼。

        因为是弱国,而且远在边疆区域,四周天寒地冻,诸国军民都非常不适应。

        所以在这万年来,诸国虽然一直在争霸,却没有人去攻打燕国。

        因为燕国太穷了,因为燕地太苦寒了!

        不过对于燕国的王族而言,百姓们虽穷,他们却过的非常奢侈。

        历代燕王偏安一隅,过惯了富贵生活,早就丧失了先辈开疆扩土的雄心壮志。

        然而在这千年来,燕国的太子宁,却逐步的成长,展现出了强大而杰出的天赋。

        无论修为、谋略,还是胸襟、胆识,太子宁都让人心悦诚服,心甘情愿的誓死追随。

        这一次,太子宁心悦来潮,统帅三千精锐骑兵,轻装上马,一路连夜奔腾,最终埋伏在宋国和吴国的咽喉之地。

        只要吴国兵马想要班师回朝,肯定会路过这地方!

        如果在一般情况下,吴王吕河回国之前,肯定会让人来探路。

        但太子宁却言,这次吴国会大败而归,根本没时间探路。

        而这个时候,就是燕国骑兵痛击吴国将士,一战成名的最佳时机!

        至于燕国为啥要攻打吴国,而不是其他‘国’家?

        原因很简单,因为燕国的地盘,和吴国是接壤的!

        而且在“中三国”之中,吴国的地盘很辽阔,也最适合燕人的生存。

        其实宋国的疆土更富饶,但宋国远离燕国,而且宋国的环境太炎热,并不适合燕人生存。

        时间如水,不断流逝。

        伴随着时间推移,太阳渐渐落山,大地陷入一片黑暗。

        半夜三更,很快降临。

        此刻,夜间的温度已经高达40°,这对不喜欢眼热的燕人而言我,无异于一种痛苦和折磨。

        虽然在场都是精锐战士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syww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