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攻吴_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8章 攻吴

第(1/3)页

黄龙十一年四月,东吴大都督吕蒙在回吴郡述职的路上途径溧阳时不慎落水,由此感染了风寒,不过两个月就病逝了。

        接替他的是东吴名士陆逊。

        时人议论说吕蒙是死于一场阴谋,幕后主谋是说不得,原因是吕蒙反对孙权称帝。

        步入晚年后的孙权变得昏庸狂躁起来,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诸侯尽灭,唯有孤尚存,岂非天意?

        尤其是他看到李轨篡夺炎刘后非但没有遭到天谴,反而越活越滋润,心里就变得更不平衡,称帝之心日甚一日。

        这个时候东吴的元老重臣:周瑜、张昭、鲁肃、程普等都已经不在人世,孙权的疯狂根本没人敢劝,更有一班谄媚小人为了一己之私,不仅不劝阻,反而可劲地鼓噪。

        尤其是在吕蒙冒险夺取西陵后,孙权更是飘的可以,如同打了鸡血一样终日嚷嚷着要北伐中原,攻破长安,活捉李轨,为大汉的列祖列宗报仇雪恨。

        于是不管是孙氏的隆兴之地吴郡,还是大本营建业城,四处张灯结彩,劝进之民,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大臣们或随波逐流,附和孙权,或缄口不言,更有甚者索性辞官离开朝堂以避祸。

        所有的大臣里只有都督吕蒙对此不以为然,吕蒙认为东吴的实力还很不够,这个时候称帝只会刺激李轨作出不理智的举动。

        两国实力对比如此悬殊,一旦李轨倾国来攻,东吴只能玉碎。

        已经陷入固执泥潭的皇帝根本听不进去这些,他派了好几拨使者去西陵试图说服吕蒙,却都以失败而告终。

        这个时候舆论已经造了起来,孙权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他已经没有了退路。

        吕蒙这个家伙仗着有点战功在身,实在是嚣张猖狂,既然不合作那我就搬开你。

        鉴于吕蒙此刻在军队和民众心中的崇高威望,意外落水病死就成了最佳选择。

        此传言未经证实,权当是闲谈爆料。

        但不管吕蒙是不是死于一场阴谋,他毕竟是死了,他这一死,东吴境内再无人敢阻止孙权。孙权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帝位。

        建国吴,年号黄龙,建都建业。

        李轨对孙权抄袭自己年号一事表示极度不满,授意内军厅借吕蒙落水病死这件事在东吴大造舆论,竭力抹黑孙权。

        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距离孙权正式倒台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李轨明白要想彻底解决东吴问题就得破解其水军优势。

        早在当年夺取江陵之后,李轨就下令在此设立了造船场,建造战舰以备将来,后因东吴奸细丧心病狂的搞破坏,不得不把江陵的船场迁移至蜀地成都。

        历任成都地方长官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造船,尤其是在郭淮任成都大都督期间,造船速度异常迅猛,一类战舰一个月至少有五艘下水。

        所谓的一类战舰,是这个时代最大型号的战舰,船体长一百二十步,可装载二千余人,上构木城,筑起楼橹,四面开门,船上可骑马驰骋。

        造船的同时训练水军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李轨下令长安武备学堂在成都设立分校,与水战相关的系扩招三倍,一年训练水战军官三百人。

        经过五年的准备,大卫的水军力量已经悄然超过了东吴。

        灭吴的条件已经成熟。

        恰在这个时候,东吴的内部又出了乱子。

        孙权的长子孙登于大卫黄龙十二年(大吴黄龙二年)初因病去世。

        孙登是孙权一直着力培养的储君,是东吴的希望所在。

        孙登的死对东吴政局的影响是巨大的,对孙权的打击也是致命的。

        癫狂的皇帝由此变得更加惨无人道,上下离心,内外怨愤。

        李轨终于下定决心,以倾国之力南征灭吴。

        诏令,以李典为淮南大都督,全权节制淮南地区各军。

        以赵云为荆襄诸军都统,节制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syww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