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章 稳坐钓鱼台_重生农耕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44章 稳坐钓鱼台

第(1/3)页

  刘大钊跑近了才知道,王道响之所以哭。

  那是因为昨天为了不让他放水灌溉农田,特地将自家的农田田埂口子给加高、加固了。

  这看似没有毛病。

  但在这大雨天却是犯了大忌。

  因为大水没有地方去的缘故,第一时间就将王道响家的农田给淹没了。

  梯形田本来就缺水,这一淹没后果可想而知。

  所有田埂都被大水给冲垮了,长度至少十几米远。

  这还不是王道响伤心的地方。

  他伤心的是,大水不但冲垮了他家的田埂,还将秧田里的秧苗给冲掉了,一根都没剩下。

  至于去哪了,没有人知道。

  “这家伙,这是自作自受啊!”

  刘大钊在明白过来后,那是苦笑不已。

  要不是王道响自私自利,这秧田的田埂绝对不会被大水给冲垮的。

  至少里面的秧苗不会损失这样大,现在好了,起先想为难他,却是被老天给上了一课。

  看来古话说的对,人在做,天在看。

  为人做事还是不要太缺德的好。

  不然到时候报应来了,神仙来了都阻挡不住。

  “爸,王道响他这是……”

  赶来的刘星跟吴局,在看清楚眼前的一幕后,也是唏嘘直摇头。

  不过他们可管不了,毕竟是王道响自己种下的恶果,他必须要自己承担。

  吴局看了一下天色:“刘星啊!硝石村这样的情况我必须回局里去反应一下情况,插秧的事情等明天再说好吗?”

  “好!只是您怎么回去?”刘星淡笑问道。

  昨晚的大雨,可是将泥巴路给淋湿了。

  这要是放在晴朗的天气,吉普车开出去那自然是没有问题。

  但现在,只怕连晒谷场都开不出去。

  毕竟他是过来人,这车子一动,轮胎上就会沾满泥巴,到时候想处理,那就难上加难了。

  吴局闻言先是一愣,在反应过来后,那是哭笑不得拍了拍自己的额头:“那照你这样说,我现在是被困在硝石村了?”

  “您可以走路离开。”刘星揶揄的提议道。

  “滚犊子!”吴局笑骂了一句。

  眼见好多村民都趁着雨停跑出来自觉的疏通水渠了,有些村民还还携家带小挑着箢箕准备将倒塌的东龙水库堤坝给修建起来,他当下卷起了衣袖:“刘星,你回去将李大伟、刘思文等人给我喊过来,咱们也去帮忙。”

  “好!”刘星点头,转身就跑了。

  对于吴局的决定,刘大钊感激的拿出香烟递了一根过去。

  在点燃后,他们结伴而行前往了东龙水库的堤坝,然后跟其他村民汇合了。

  在商量了几句后,没有过多的争论,也没有在废话,而是卷起衣袖干了起来。

  不一会的功夫,所有人都变成了泥人。

  但没有谁抱怨,毕竟在农村这样的事情他们早就司空见惯了。

  刘大钊见吴局使用锄头麻利的很,当下打趣的问了一句:“真看不出来啊!你还是一个好把式。”

  “在没有入编制之前,我家有二十来亩地呢!”吴局笑呵呵的回了一句:“那个时候农活全是我一个人干,我媳妇看我辛苦,最后才找关系把我的户口牵出去的。”

  这话看似有大忌讳在里面,但吴局却是一点都不在意,还毫无遮掩的说了出来。

  这让刘大钊对于吴局的印象,一下子就提高了许多,变得敬佩了起来,周围其他加固堤坝的村民,闻言也是一个个没有了警惕之心。

  毕竟只有干过农活的人,才会体恤他们这群泥腿子。

  泥泞的山道上,刘星带着李大伟、张香君、丁兰、牛连芳等人也来了。

  他们手里面拿着锄头还有箢箕,没有这些农具的,则是拿着编织袋。

  这些编织袋别看是废弃的化肥袋子,但在修建堤坝的时候却是很有用。

  用它们来装泥巴填在倒塌的堤坝上,那可是牢固的很。

  吴局见丁兰是穿着高跟凉鞋来的,在泥泞的山道上那是举步艰难,当下忍不住说了一句:“丁兰,你还是回去吧!你这样子帮不了忙的,到时候只怕还要连累我们背你回去。”

  “谁说的。”丁兰听到这句话很不是滋味,居然当着所有村民的面,直接将高跟凉鞋给脱了下来。

  这一举动,让吴局一愣之下脸上有了笑意。

  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咦?那个刘思文跟他带来的几个干部没来吗?”

  “别说他们了,我回去喊人的时候,他们就走路离开我家了。”刘星笑着回道。

  “好像是中益酒厂有什么大事要他们去解决。”牛连芳跟着补充了一句。

  “这鬼话你也信啊!”吴局伸手擦掉了额头上的汗水:“不管他了,等回去我一定叫他们好看。”

  “老吴,刘思文可不是你的手下,看开点。”张香君顺着堤坝来到了吴局的身边:“你看你,一干活就什么都不顾了,这身衣服等下我给你都要洗半天。”

  “嫂子,你要是嫌麻烦,我给他洗。”这是一个小媳妇的声音,带着笑意,也带者真诚。

  这话一出,其他村民也纷纷出言附和。

  这让张香君还有吴局感到很尴尬,但更多的是欣慰,心头也有些暖意。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说出这样质朴的话来,唯有实在的农村人才回这样说话。

  眼见东龙水库的倒塌的堤坝工程量很大,他们夫妻没有再废话,卷起衣袖就大干了起来。

  刘星见加固堤坝的人已经够多了,当下带着丁兰、牛连芳、李大维等人,去疏通水渠去了。

  一下午的时间,在忙碌中一晃就过去了。

  但他们辛勤的劳动没有白费。

  东龙水库倒塌的堤坝不但加固好了,就是堵塞的水渠,其中好几条主干道也疏通了。

  这大水没有了源头,很快就消失不见。

  最先浮现出来的是硝石村的小河,到了傍晚时分。

  所有农田的堤坝都浮现出现了。

  有些位置高的秧田,绿油油的秧苗也露了出来。

  只不过全都趴下了,身上还沾满了污泥。

  这可不是好兆头,许多准备回去的村民见状,连忙拿着锄头将秧田的水给放了,然后用水将秧苗上的污泥给清洗掉。

  为了防止二次伤到秧苗,他们清洗的动作,那可是比伺候小媳妇还细心。

  吴局、李大伟、张香君、丁兰、牛连芳等帮忙插秧的人将这一幕看在眼里,没有一个人敢出言取笑,相反他们心中沉甸甸的很难受。

  这样的场景,让他们想起了一首诗。

  那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以前觉得农民种田没有什么,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现在看来,他们真的是想多了。

  要是没有农民的辛勤劳动,他们在城里面根本就别想过上舒适的日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syww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